首页>关于>资讯

“一带一路”涉藏金石拓片展在西藏文化博物馆开展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 2020-11-26

  2019年11月12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西藏文化博物馆、日喀则市石刻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涉藏金石拓片展在西藏文化博物馆开幕。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廉湘民、西藏文化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张春燕、副馆长扎呷、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文化局副局长达次、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格旺及主办方的部分人员参加了开幕展览。 本次展览共展出68幅丝绸之路沿线的涉藏金石拓片。这些拓片展示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历史和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石刻文化,希望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动员和鼓励更多有识之士参与祖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涉藏金石简介 “涉藏金石”是我国金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指以青铜器、碑碣、石刻为镌刻载体,反映和记录中国历史,特别是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政府政治关系史、记载藏族与各兄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有关的敕谕碑、会盟碑、纪事碑、颁赏碑、封赠碑、祭祀碑、墓志铭、铭文、牌匾、摩崖石刻、嘛呢石刻(规模大、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等,是藏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文献资料。

  丝绸之路沿线金石铭刻遗存较多,镌刻有汉、藏、满、蒙、梵文等不同文字,不同材质,风格各异的金石文献。大都分散于高山河谷、村寨沟边、古寺名刹、悬崖峭壁等地,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典章制度以及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是修史编志,存史资政的重要文献。

重点展品介绍

唐蕃会盟碑

  石碑通高 5.6米,由碑座、碑身和碑首三部分组成。碑座为龟趺座,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石碑朝向为正面向西,为方尖形带碑首(碑帽)碑体,上刻汉藏两体对照文字,文义相同,为同一盟约;左半藏文横书,字迹苍古,为古藏文;右半汉文直书,字体为正楷。碑背面为藏文盟辞。碑左侧刻唐廷参与此次会盟的官员人名位次,上为藏文,下为汉文,共有18人。碑的右侧为吐蕃一方参与会盟官员的职衔、姓氏,共有17人。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强调唐与吐蕃是一家人。

大唐天竺使之铭

  现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城以北约4.5公里处,阿瓦呷英山嘴崖壁上。崖壁凿刻磨平后铭刻,宽81.5cm,高53cm,行和字中间阴刻横竖线成方格,铭刻内容竖刻,自右而左二十四行,正中题额为篆刻阳文横行七字“大唐天竺使出铭”七个字,铭刻现存222字,是唐高宗时期题铭,当地人称为阿瓦呷英摩崖题铭。1990年6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日喀则文物普查时发现。大唐天竺使出铭记载了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为正史,率领使团出使印度之事。《旧唐书•吐蕃传》记载,贞观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往西域,为中天竺所掠,吐蕃发精兵与王玄策击天竺,大破之,遣使来献捷。

Copyright©2020 西藏文化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84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