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研>科研成果

浅谈制片管理在渉藏博物馆中的应用

王辰 西藏文化博物馆 2020-12-08

  制片管理属于影视制作的范畴,博物馆与制片管理有哪些联系呢?当我们进入博物馆参观的时候,会发现展厅中有触摸屏、投影、显示屏等许多电子设备,它们正在或可以用来播放与展览相关的影视短片;有些具备条件的博物馆甚至会开辟独立空间,配置高端的放映设备,让观众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文化的无穷魅力。可见影视作品在博物馆展览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制片管理在影视制作中又是至关重要的。

  渉藏博物馆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博物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要求相关的影视短片制作要更加细致和认真。虽然很多博物馆会将短片的制作任务交由专业的影视公司来完成,但完全依靠他们并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特别对于渉藏博物馆来说,为了更好地控制整个流程,博物馆的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了解一些制片管理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从多媒体展陈入手,介绍博物馆中涉及到的制片管理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渉藏博物馆的特殊性,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一、博物馆展陈中的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展陈已经告别仅仅依靠实物加展板的传统展示方式,越来越多地融合了先进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所谓多媒体,是多种信息载体的结合。这里的载体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让这些载体通过软硬件技术和设备,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即我们所说的多媒体陈列设计。 在现代博物馆展陈中,多媒体陈列设计大行其道。设计者对陈列对象所蕴涵的背景、意义,以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挖掘,有效地增加了展览的深度和广度,使受众通过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促进观察、思考,从而理解所不熟悉的内容。常用的多媒体设备例如触摸屏、投影、led屏等都可以用来显示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再如前几年比较流行的“幻影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将拍摄的影像与场景模型融合到一起,给人耳目一新的立体视觉感。在这些日新月异的技术包装下,我们所感知的载体其实是基本不变的,主要都是文字、图片、声音(包括音乐和音效)和影像(包括动画和三维)。这些载体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有机结合,其中最复杂的结合方式莫过于形成一部精彩的影视短片。

  二、制片管理概述

  如果我们将制片任务看成是一个项目,那么制片管理也可以算作是项目管理,只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项目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的一项成熟分支学科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中叶的美国,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在资金、时间等因素一定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科学的运筹和管理以求达到既定的项目目标。影视制片项目管理则是以影视制片项目为对象,结合影视制片项目的特点,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对影视制片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影视制片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影视制片的全过程一般包括:前期的项目规划阶段、中期的生产阶段和后期的发行阶段,而制片管理的任务就是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管理。在博物挂的制片项目中,以专题类短片居多,主要目的用于配合展览,以社会效益及宣传教育为第一位,很少考虑经济效益,因此发行阶段可以忽略,重点在前面两个阶段。下面结合博物馆专题片制作特点从项目规划、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的任务是明确项目团队准备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以及由谁来做。内容主要包括范围规划、项目分解、进度规划、成本估算、质量规划、资源规划等。

  范围规划是一个项目的开始,即说明该项目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的问题。在博物馆的制片项目中,范围规划就是要确定短片的主题。我们首先应弄清制片目的,了解该片可以为展览起到什么样的辅助作用,能让观众获得哪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进而理清思路,明确主题。这是后面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项目分解是将整个项目细分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若干子项。专题片项目一般可分为解说词撰稿、分镜头脚本编写、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子项。解说词撰稿在所有子项中举足轻重,后面的分镜头脚本编写、素材拍摄和后期剪辑都会以解说词为指导。在专题片中如果去掉了解说,而单独看画面将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这也是博物馆专题片的特殊性所在,它很大程度上依赖解说来讲问题,画面有时候只是让解说更加生动的一个辅助手段。解说词确定下来之后一般不随意更改,否则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分镜头脚本类似于电影项目中的分镜头剧本,但是不用像分镜头剧本那样精确;只要按照解说词的内容,列出大概需要的场景、镜头或者采访等作为将来拍摄和剪辑的蓝本。这些工作完成后就可以组织人员和设备进入拍摄阶段,最后是后期制作。后期制作包括配音、配乐、剪辑、合成等。

  进度规划即制订进度计划。将整个制片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和工作进行合理排序后,可以针对每一个具体工作估算出需要的时间,进而总结并制订出整个项目运作的进度计划,它是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进度控制的依据。对于博物馆来说,一般情况下,制片项目必须在开展之前完成。展览的时间一旦确定下来,制片进度就只能倒推,所以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则必须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成本估算是对制片项目所需要花费成本的预估。预估一般有类比估算法和因素分析法。类比估算是以类似的制片项目作为参考;因素分析则是对项目运作中的各项开销进行分析,包括人工费、设备费、场地费、资料费、会议费、差旅费等。

  质量规划是说明制片项目最终要达到的要求,既包括技术层面的也包括内容层面的。技术层面是硬性指标,比如记录格式、分辨率、长宽比等等;内容层面则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需要人为把握,但必须紧扣主题,符合展览要求。

  资源规划是将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重点是项目团队的组建和职能的划分。

  (二)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实施前进度计划的编制;二是项目实施后,对其进展情况的监控和调整,以保证能按计划完成预期目标。

  在博物馆的制片项目中,我们可以利用甘特图来控制进度。甘特图是亨利•甘特在1916年发明的,它的基本形式是依据日历画出每项活动所需的时间范围;图的左边从上到下列出项目分解后各项活动的名称,上栏则是日期。甘特图能使制片管理人员先为项目各项活动做好工期估算工作,然后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比较直观地进行监控,进而帮助他们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的情况,并作出调整。

  专题片制作没有电影制作那么庞杂,工作环节和人员配备也相对简单。总体来看影响专题片制作进度的因素主要有实景拍摄、人物采访、资料搜集、制作人员的水平与相互合作关系等。

  实景拍摄是指对真实场景的拍摄,包括风光、人物活动等。它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例如季节或者天气的影响。若在艰苦条件下进行拍摄,则更是考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身体素质。比如在高原地区拍摄时,如果有人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则会延误拍摄进度。所以对于制片管理人员来说,必须事先做好在各种情况下的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人物采访是专题片常用的手段,采访对象涉及专家、学者或者事件亲历者、见证人等。由于各种原因,制片过程中与被采访者的约见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我们在采访的安排上必须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合理。

  资料搜集是大部分博物馆制片项目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历史类专题片的制作,难免会需要一些旧的影像资料作为说明。而搜集渠道畅通与否直接决定了能不能快速有效地找到所需要的内容,所以平时注重与相关历史资料保存单位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网络的发展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资料查找与搜集工作。

  制作人员的水平毋庸置疑直接关系到制片的质量,如果质量达不到要求,就会不断返工,以至于影响制片进度;而工作人员之间默契的配合,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项目进度则至关重要。所以从项目开始阶段人力资源的安排到项目进行过程中团队的协调都需要制片管理人员尽职尽责。

  (三)成本管理

  制片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为了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预算而开展的成本估算、预算编制、预算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成本估算在前文项目规划部分已作说明,预算编制是在成本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得到精确度更高的结果,用以指导接下来的资金使用和预算控制。预算控制又叫成本控制,是对项目的资金支出进行核算和监控,以实际成本和预算限额相比较,对成本费用进行评价,并对未完成项目进行预测,使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影响制片项目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进度、质量和现金流。制片项目的进度直接关系到制片成本,比如器材的租赁、人员的劳务、差旅等都是按“天”来计算,工期拖得越长,成本就会越高。同样,制片质量要求越高(比如分辨率的提高,特效的增加),相应的设备就会越昂贵,制作人员的数量、水平也要有所提升,那么成本必然就会增加。现金流也是影响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现金流的关键是保证现金的流入要比流出更快。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各种费用,项目就会面临停工,影响进度,进而影响成本。专题片制作虽然不像电影制作投资那么大,人员那么多,但要在有限的预算内,将片子的质量做到最好,成本管理必须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

  (四)质量管理

  制片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在范围、时间、成本三方面的约束下,进行的质量规划、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对于博物馆来说,就是要使最终成片能达到展览要求。

  质量规划前文已有说明,主要是确定质量标准,相应的高标准则需要有高投入。就前期拍摄来说,不同级别的摄像机拍摄出来的画面是不一样的。随着高清时代的来临,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目前并没有统一的高清格式标准,不同的格式拍出来的画面有可能在质量上会相差甚远。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片子最终的使用环境,是在展厅用普通显示屏、触摸屏或者投影仪播放还是在单独的影厅用数字放映机进行高质量播放,就好像电视的制作和电影的制作,不同的用途需要有不同的质量要求,也需要不同的设备来制作。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作为制片管理者,对于流行的技术规范是要有所了解的。

  质量标准确定下来以后,在制片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质量问题进行监控,以确定项目是否一直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当出现不符合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控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工作阶段的节点位置。例如解说词撰稿完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审稿,从内容层面进行把关,看主题是否符合展览要求,措词是否得当等,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定稿,再进入下一阶段。

  三、博物馆专题片制作案例分析

  2012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筹办了“根敦群培生平学术展”。该展为我馆临时展览,需要制作三部影视短片,其中一部是对根敦群培先生的生平与学术进行介绍,最后取名为“根敦群培的一生”,片长约二十分钟,其中有较大比重的采访内容。该片现已在博物馆展厅中呈现给广大观众,我有幸参与了它的制作,并承担了撰稿、编导及部分摄像、剪辑工作,下面将结合实际,与大家分享一些经验与教训。

  首先,此次展览是在西藏文化博物馆成立之初开始筹备的,馆内没有一件相关藏品。所有工作必须从零开始。因为时间紧迫,馆领导决定在搜寻展品的同时,着手专题片的相关工作。于是,“根敦群培的一生”这部短片在尚未形成解说词和分镜脚本的情况下,开始了前期的拍摄工作。摄像人员跟随工作组深入藏区拍摄根敦群培出生、成长和学习过的地方,并记录下一些当地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的访谈。回来之后,通过对所拍素材的整理,撰写了解说词和分镜脚本。根据脚本,针对需要补充的素材,我们又对北京的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实在无法获取的素材则回过头来适当调整解说词,舍去相关内容或以其它方式代替。在解说词和素材都准备妥当之后,就进入到后期剪辑阶段。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与我前文在项目规划中提到的应该先撰写解说词和分镜脚本有所不同,起初是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后来回头想一想,这也算是对理论的一次灵活应用。虽然拍摄之初没有脚本作为指导,但所拍素材为撰写解说词提供了依据,在解说词完成之后又及时对所缺素材进行了补充,最后圆满完成任务。

  从这次的实例也可以看到渉藏博物馆的专题片制作有它的特殊性,由于气候、地理、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当初计划要拍摄的素材并不一定能够拍到,所以写好的解说词也时常会面临调整。而有所取舍。在某些情况下,先有素材再写解说也是一种变通方式,但是建议在拍摄之前还是应该有一个大概的提纲,这样摄像人员的工作才会有的放矢。

  在前期的解说词和素材准备工作完成之后,随即进入到短片的后期制作阶段,包括剪辑、配音、配乐、特效等。我们将该片的后期工作交由本次展览的多媒体承包商来完成,考虑到他们对内容比较生疏,而我又直接参与了前期工作,为了节省时间,我主动提出承担采访部分的剪辑任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渉藏博物馆的专题片中,采访内容经常会出现藏文,那么必须有懂藏文的专家参与到这部分剪辑工作中来,很显然,把这项工作放在单位内部进行要比在外面的公司要方便得多。到这里,应该说整个制片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于是我们放心地将剩下的工作放手交给了合作方,但恰恰由于这么一放,导致了工作上的失误。在第一次审片会上,合作方呈现给我们的是还没有经过配音的短片,他们进行的是现场配音,并且对内容极为生疏,这不仅让在场专家大跌眼镜,也让馆领导和工作人员极为尴尬。会后,馆领导及时作出调整,指派专人对短片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并要求每日汇报,最终在第二次审片会上,获得专家一致认可。按时完成了任务。

  此次的制片实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制片项目的整体规划

  本次“根敦群培的一生”短片制作因为时间仓促和经验不足,一开始并没有做好整体规划。在没有拍摄脚本的情况下,摄像人员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通过临场发挥的方式进行前期拍摄和采访。虽然圆满完成了任务,但这样的创作方式很可能会对后期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比如需要的镜头没有拍到,或者采访内容不够全面等,对于渉藏博物馆来说,多数情况都是深入藏区拍摄,如果要事后进行补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周密的计划尤为重要,将需要拍摄和采访的内容都在脚本上体现出来,后面的工作有章可循,就会游刃有余,即使出现调整也是小范围的。

  2、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制片质量。博物馆制片项目常常因为人手或者设备的缺乏,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进行联合制片。高效率、高水平的合作伙伴能让你工作愉快并且信心十足,而与缺乏职业素养的团队合作则不如自己单干来的省事。对于渉藏博物馆来说,因为该领域的专业性与特殊性,我认为,有能力的博物馆,应尽量自己掌控制片全流程,因为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最清楚。

  3、重视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

  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是制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制片项目的全过程。此次制片项目中,在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后,我们放松了进度和质量的监控,导致出现了问题。但经过及时调整,采取专人负责,每日汇报后又重新走上正轨。这也充分说明了管理在制片项目中的重要性,同时在人员的安排上也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四、结语

  专题片制作是现代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不管是将制片任务外包给影视制作公司还是自己独立承担,要圆满完成一个制片项目,制片管理的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制片管理的核心就是在确定的主题范围内控制好时间、成本、质量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渉藏博物馆来说,周密的前期规划,科学的进度和质量管理更能令制片任务事半功倍。

  参考资料:

  1、巩继程:《影视制片项目管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2、(美)保罗•惠勒:《高清电影摄影》[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年。

  (本文原载于《中国藏学》2013年04期)

Copyright©2020 西藏文化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84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