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有一位藏传佛教大师,带着两千多人从西藏出发,历时一年觐见乾隆皇帝。这位大师是谁?他为什么来见乾隆皇帝呢?他又带来了什么宝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馆藏文物嘎布拉碗。
“嘎布拉”是梵文kapala的音译,本意为头盖骨,故嘎布拉碗又称作内供颅器。民族文化宫收藏的这件嘎布拉碗是用高僧的头盖骨制成,是藏传佛教中重要的法器兼供养器。
底长20厘米
底宽20厘米
通高22厘米
重3940克
银、骨质
嘎布拉碗放在一个雕有三颗骷髅搭成的三角架上。
底座铜鎏金,三角底座下面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铭文“乾隆四十五年班禅额尔德尼进”。碗座、托、盖均为银制錾花,盖上还錾有吉祥八宝纹,底座为火焰纹。
什么头盖骨可以做成嘎布拉碗?
关于嘎布拉碗的起源,可循的文献记载相当稀少。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中的这样一段文字视作为其出现的主要线索: “我闻在昔,佛月光明,以头施檀,普渡众生,左旖檀涂,右利刀割,于此二人,不分别拨。五印三藏,古德多有,用是义例,自施其首。十方十色,一以化之,同凡悲抑,共圣慈悲。是真供养,无供养者,作赞饶舌,波罗般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月光明佛悲悯苍生,为了普度众生,最后连自己的头颅都施舍出去了。于是,藏地的高僧大师们都纷纷沿用此例,死后将自己的头颅施舍出去,作为宗教仪式上的法器以使用。
嘎布拉碗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这件嘎布拉碗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农历七月,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祝贺乾隆皇帝70寿辰的贺礼。六世班禅是藏传佛教一位杰出的宗教领袖,为了表明拥护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坚定立场,1780年,他不远千里从西藏日喀则到承德、北京觐见乾隆皇帝,并参加了乾隆的70寿辰。1780年7月21日,六世班禅一行到达承德,当日至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朝觐乾隆,并向乾隆皇帝敬献吉祥哈达、无量寿佛。
六世班禅抵达京城后,先后在圆明园、白塔寺、紫禁城的中正殿、宁寿宫等处,会晤讲经、拈香熬茶,开光诵经、授戒摩顶等,分别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多次向乾隆皇帝呈进贡品。贡品种类属宗教以及生活用品,除佛像、念珠、哈达外,还包括曼扎、藏香等宗教用品以及相当数量的生活用品,朝觐礼品质量、规格都很高。这件嘎布拉碗就是其中一件珍贵的礼品。可是六世班禅在京期间不幸染上天花,圆寂于西黄寺。
六世班禅的这次东行之旅,是以实际行动向外宣告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密切联系,巩固了国家统一,是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体现。
而这件嘎布拉碗也深刻再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丽画卷,生动诠释了“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的历史事实。
这么有意义的文物在哪里可以看到呢?就在民族文化宫东二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之“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中哦!欢迎大家近距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