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资讯

【新展介绍】之一:321件文物呈现雪域独特的传统文化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 2022-11-16

【展览缘起】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办了此次展览。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中丰富的展品,让观众更好地触摸过往、感知历史,领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其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并充分认识到西藏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与祖国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丰硕成果,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展览概况】

  西藏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悠远的历史进程里,西藏地方各族先民在高原环境中辛勤耕耘,广泛吸纳各民族智慧,将点点的智慧光亮串联成耀眼的星河,创造出既有中华文化共性又有自身特性的高原文化,留下了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反映西藏地方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与祖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贵遗产。

  本次展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分高原生活、圣地匠造、雪域智慧三个展区,展示西藏风土人情、文化性格、精神面貌及审美情趣。

【序 沧海桑田】

  2亿多年前,喜马拉雅山脉被特提斯海所覆盖,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地壳不断上升,造就了青藏高原。高原上的大江大河自发源至入海,哺育了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高原上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手脚印岩板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都表明西藏文明孕育的悠远轨迹,而西藏民间将之视作上天之物的“托架”,则是人们对自然伟力敬畏之情的表达。

 

(托架,为青铜、合金铜铸造的远古饰件。其造型有牛头、蝎子、祥鹿、金翅鸟、蛇娃、海螺、树叶等各类自然崇拜物,带有象征意义的神秘符号和图纹,也有佛像、金刚、法轮等多种宗教物件,造型简洁夸张,风格浑朴自然。)

(喜马拉雅海洋生物化石。青藏高原发现的化石以菊石、鹦鹉螺、三叶虫为主,这些化石随古海底板块碰撞、隆起,见证了青藏高原从海洋变成陆地,进而崛起成为“世界屋脊”这一漫长变迁的过程。)

【第一单元 高原生活】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环境,以及相对稀少的可利用动植物资源,为人类在高原生存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经过西藏各族先民的共同努力,逐渐发展出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在西藏立足,繁衍生息。

 

(清代橘红色暗云纹五彩蟒缎袍)

(四楞木架包皮酒罐)

 

(鸡形陶壶)

(鸡形白铜釉酒壶)

【第二单元 圣地匠造】

  7世纪中叶佛教传入西藏,与本地信仰原始宗教苯教相结合,形成藏传佛教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宗教信仰。这一信仰对西藏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各个时代的工匠和艺人以宗教内容为题材所造器物,也犹如天工匠造,流光溢彩。

(罗汉唐卡)

(浮雕铜饰件)

【第三单元 雪域智慧】

  西藏有悠久的文字历史和书写传统,自公元7世纪藏文创制以来,产生了极其丰富的珍贵文献。在我国各民族文字历史资料中,藏文文献数量仅次于汉文。这些文献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西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西藏社会和文化走向现代,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的重要资源。

( 夹经板)

(菩提树背龛)

(墨水瓶及镀金笔套)

(藏式印章)   

  敬请期待展品的更多精彩解读!

Copyright©2020 西藏文化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84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