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研>学术动态

【周末书荐】[英]罗伯特·比尔著 向红笳译:《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23-01-03

[英]罗伯特·比尔著 向红笳译:《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5月

藏传佛教中的象征物与供物

 ——本文选自《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器物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传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也是西藏绘画、雕塑等艺术的重要题材。藏传佛教器物包括宗教法器、礼器、战斗武器及神灵所持神器。

  罗伯特·比尔是一名英国艺术家。近三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西藏唐卡艺术的研究,是从事唐卡艺术研究的首批西方学者之一。他曾有多部有关西藏唐卡艺术的论著问世,如《藏族符号与艺术主题百科全书》等,并为《施魔大师》一书绘制了插图。

  下面为大家介绍藏传佛教中的象征物与供物:三宝、三胜兽、和气四瑞、六长寿、三大菩萨、七供碗、祥麟法轮。

三宝(梵文:triratna;藏文:dKon-mchog-gsum)

三宝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圣坛上的中央供物,代表着一切佛的身、语、意。它们共同构成了佛教教义中的“三学”、“三箧”和“三皈依”。从概念上来看,它们代表着得道者净化后的行为(身)、言语(语)和思想(意)。

  佛像或圆满大师像放在圣坛中央,代表着佛陀的圆满之身。经书放在佛像左侧,代表佛陀的经论和教义,是获得圆满之语或佛法的具象之物。佛塔放在佛像右侧,代表僧众或僧团的顿悟之心。作为佛陀的话语和教义,在传统上,要将经书放在圣坛的最高处。作为佛陀身相的表现形式,佛像要放在中央。佛塔代表僧众,放在佛像下面。在举行皈依仪式时,要用这些三皈依物品迅速地碰触弟子的头。在初级密宗院里,信徒也要皈依大师、本尊神和空行母这“三根本”。三颗一组的宝石也代表“三宝”。

三胜兽(藏文:Mi-thun-g•yul-rgyal-gsum)

金翅鸟-狮子(上);鱼-水獭(中); 摩羯-海螺(下)

  三只杂交兽都是传统意义上互为对手的兽类结合而生。最初,可能是作为装饰性图案出现在早期印度佛教的胜利幢上。早期的胜利幢是用三色丝绸围成的三层帏帐制成,每块丝绸上都可能画有一只杂交兽。它们的形象也出现在唐卡、家具、星相图和占卜图、吉祥供物和胜利幢上,特别出现在西藏的风马旗上。三只杂交兽分别是:(1)八足雄狮;(2)长毛或长皮的鱼;(3)海龙或水怪。

  八肢翼大鹏或金翅鸟雄狮是狮子与其传统天敌金翅鸟的后代。八个肢翼由长在狮子足底的四只爪掌和从金翅鸟膝部长出的四只利爪组成,但一般只画出四个爪掌。由于金翅鸟是天界之主,狮子是地间之王,因此,金翅鸟雄狮能成功地使天地合一。八足雄狮长有狮子的身体、肢干、鬃毛和尾巴,却长着带角金翅鸟的头、翅膀和利爪。人们很容易将这只杂交兽比作西方神话中的格里芬。格里芬长有狮身、鹰头、鹰翅和尖利的鹰爪。早期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写到格里芬生活在印度的高山之中,在那里用利爪刨挖黄金。

  “长毛的鱼”是鱼和其传统天敌水獭结合的产物。它长有水獭的身体和四肢,但却长着鱼的头、腮,有时还有鱼尾。与水獭一样,长毛的鱼的身体上长满了棕色、灰色或黑色的毛。鱼颈部的鳞片藏在水獭皮下无法看到,或有可能在鱼獭前腿上形成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水怪”或“摩羯”蜗是摩羯和其传统天敌海螺结合生成的。摩羯蜗可能出自寄居蟹,寄居蟹把螺壳或软体动物当作它的寄居之地。在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在溪流和湖泊中也可以发现寄居蟹。摩羯被画成常见的形状,长有鳞片、角、獠牙、鬃毛、上翘的鼻子。它的双足经常从白色的螺壳中伸出。摩羯常令人难以置信地将其尾从螺壳的顶尖部旋出。

和气四瑞(藏文:mThun-po-spun-bzhi)

和气四瑞

  藏族吉祥主题中的和气四瑞是由大象、猴子、野兔和鹧鸪组成。在树下,它们一起叠摞成一个杂技般的金字塔状。和气四瑞源于有关佛陀往世故事之一的《本生经》,但在寓言中只提到大象、猴子和鹧鸪这三种动物。这个有关道德的寓言说明了对长者的尊重应超过对学识、优越地位和高贵出身的尊重。

  该寓言讲述佛陀最年长的弟子之一舍利弗的故事。一次,他在吠舍离未能找到落脚之处,而一些年轻弟子跑在他的前面,很自私地为自己找到栖身之地。第二天清晨,佛陀得知了舍利弗独自一人在大树下栖身过夜。针对年轻僧人中盛行的自顾自的态度,佛陀讲述了《本生经》中“尊老”的寓言。

  “一次,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棵印度榕树下住着鹧鸪、猴子和大象三个朋友。它们之间互不尊重。为了明确谁是长者,它们开始讨论它们栖居的这棵大榕树的年龄。大象首先发言,说当它还是个幼象的时候,这棵榕树仅是一个小树丛。猴子接着发话,声称在其幼年时,这棵树只不过是一株幼苗。鹧鸪说它曾经吞食过最早的树种,这棵强壮的大树实际上是从自己的粪便中长出来的。于是,鹧鸪被尊为长者,排在猴子和大象之前。动物王国从此和谐宁静起来。”

  佛陀宣布,从今往后,僧众中的长者一切优先。他解释说,在其前世期间,他的弟子目犍连就是大象,长者舍利弗就是猴子,而佛陀本人就是鹧鸪。后来,野兔也加入到这个传说中,它就是佛陀最年长的弟子阿难陀。野兔在年幼长老顺序中排行第二,因为当树发芽时,野兔最先看到它。

  这四个非食肉动物代表着天(鹧鸪)、树(猴子)、大地(大象)和地下(野兔)四种大地的生长环境。有时,鹧鸪被看作松鸡,榕树通常被画成一棵果树。在另—个寓言中,它们一个站在其它三个的背上以便能够到树上的果实,这暗含着相互合作的道德内涵。有时,这四只动物被分画在大树两侧。在一侧,它们被分隔在各自的生长环境里,而在另一侧,它们被画在一起,和谐合作。据说,某些印度树种只有经过鸟的肠道才能发芽,这同样象征着互相依存、相互合作的主题。和气四瑞的主题经常画在民居或僧房的墙壁、大门、家具和家用瓷器上。

  德国城市不来梅也选用《本生经》传说中动物相互合作的图案作为城防卫兵外衣上的徽记。相同的图案也出现在格林兄弟的“不来梅的乡村音乐家”的传说故事中,但在这个传说中,四只动物分别是驴、狗、猫和小公鸡。

六长寿(藏文:Tshe-ring-drug-skor)

汉式长寿图

  六长寿的象征物源于中国内地。在藏族艺术中,它常以世俗主题而不是宗教主题出现,经常刻在木镶板和家具上或绘制在瓷器上,作为壁画和装饰性图案。六长寿分别是:(1)寿星老;(2)树;(3)岩石;(4)河流;(5)禽鸟;(6)长寿鹿。

  中国的寿星老相当于南船星座中最明亮的老人星。三、四月份在较低的南部地平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因此,寿星老逐渐代表春分、万物复苏、和平和长寿。两大星神福星和财神星经常伴随在他的左右。梨、石榴和香椽也象征着汉地吉祥的福、禄、寿三神。据说,寿星老从梨里出生。在汉地艺术中,梨树的枝干有时被画成缠绕形状的汉字“寿”字,表示长寿。寿星老儿常被画成一个知足常乐的老人,额头大而凸出,白发苍苍,白眉白胡苒长。在藏族传说中,这个眉慈目善的老人代表着深思熟虑的圣贤,表现出无量寿佛(长寿菩萨)的特质。

  寿星老端坐在一棵长寿树下,树常被画成汉地众神的梨树,枝丫果实累累。梨树可以结出长生果来。中医药学对梨树的药物成分极为重视。梨核常被雕刻成长寿护身符。松柏也是中国长寿的象征,与竹、李一起构成“冬岁三友”。在传统上,常青的松柏也与鹿、鹤画在一起,成为长寿三象征。

  亘古不变的长寿石是形状吉祥的岩石,人们认为,岩石的地质特征对人类大有裨益。岩石通常呈海螺状,岩面缝隙和条纹天然右旋。人们认为,与加持过的岩石形状极为相似的地区是修造寺院、庙宇、佛塔、静修洞和隐居地最吉祥的地方。

  长寿水具有八大吉祥特征: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伤喉、八饮时不伤腹。长寿水从海螺壳状的岩缝中流出,仿佛是从无量寿佛的长寿瓶中流出的甘露。在汉地艺术中,吉祥岩及瀑布般落下的水都叫做“玉泉”。

  长寿鹤是汉地艺术中常见的主题。据说,鹤,特别是黑鹤寿命很长。黑鹤因能独自在水面上生活而享有美名。鹤同样也是长寿的象征。与鹤一样,人们认为鹤也是终生只有一个伴侣。据说,鹤可以把亡者的灵魂驮送到“西天”。这种说法与西方民间故事中鹤可以背驮新生婴儿身体的说法如出一辙。十八世纪以后,由于从汉地艺术中吸收了一些文化主题,因此,鹿、鹤和松柏开始频繁出现在藏族艺术中。单鹤象征着隐修者的永恒满足。双鹤或双鹳象征着幸福、忠诚和长寿。

  鹿是寿星老的坐骑,在传统上,寿星老被画成骑坐在长着鹿角的成熟的雄鹿身上。鹿因是能够确定“灵芝”位置的唯一动物而备受尊崇。长寿鹿被画成口衔灵芝的样子。汉地传说描述“仙境位于东海”。仙人们在仙境吃的是灵芝仙果,饮的是玉泉流出的长生水。在佛教中,鹿是和平、和谐、非暴力尤其是团圆的象征,因为与无家可归的托钵僧一样,人们认为鹿也是每晚居无定所。

藏式六长寿图

三大菩萨

三大菩萨标识

  人们认为,莲花、经书、从湖中升起的宝剑及侧伴它们的双头鸭和双头鹦鹉最早是由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画在桑耶寺的一面墙上的。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主题最初是以隐晦图形出现在信奉苯教的赞普(王)朗达玛在位的第六年(在位期836年—842年)。朗达玛镇压佛教,摧毁了众多寺院并禁止佛像的艺术创作。这个隐晦的主题既是三大菩萨的标识,也是佛教教义最初传入西藏的标志。

  作为三大菩萨的标识,莲花上的经书和智慧宝剑代表文殊菩萨;橘红色和粉色的双头鸭代表观音菩萨;绿色双头鹦鹉则代表金刚手菩萨。三大菩萨分别代表着佛陀的智慧、慈悲和权力,统称为“三怙主”。文殊菩萨的如来部断灭“痴”,观音菩萨的莲花部断灭“欲”,而金刚手菩萨的金刚部断灭“嗔”。

  该图案中画有公元8世纪西藏宁玛派最重要的创始人中的五位,成为佛教首次传入西藏的标志。生长出莲花的湖代表印度佛教大师寂护,他是应赤松德赞赞普之邀入藏的。莲花代表印度密宗大师莲花生,在寂护的举荐下,他也应赤松德赞之邀入藏。经书和喷焰智慧剑代表西藏大法王赞普赤松德赞(在位期754年-790年),他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双头鸭代表来自克什米尔的印度大师、译师无垢友,他也是应赤松德赞之邀入藏的。双头鹦鹉代表藏族译师、莲花生的弟子毗卢遮那。鸟儿面面相对,其双眼和喙象征着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也象征着佛教教义从梵文译成藏文。

七供碗(藏文:Ting-phor)

七供碗

  依照传统,每天清晨要将七只供碗摆放在佛龛上的三宝物前面,但位置稍低。七供碗一般是用黄铜、青铜或银制成,直径大约三、四英寸。碗上常有金银镶嵌的凿花吉祥图案。七供碗代表着“七支”,可以消除孽障,积下阴德。“七支”为:(1)敬礼支;(2)供养支;(3)忏悔支;(4)随喜支;(5)请转法轮支;(6)请住世支(请不涅槃);(7)回向支(回向一切善事)。

  在将七供碗放在佛坛之前,要在每只洁净碗里倒上一点水。作为初供,这可以确保供碗不空。在置放之前要用左手拿着叠摞在一起的洁净供碗,同时口默诵“Om A Hun”为其加持。在顶碗中加入少量新鲜水,顶碗中流下来的水注入第二只碗中,然后,将第二只碗摆放在佛龛前。这个过程往返重复直到七只碗从左至右排成一排。每只供碗间大约仅有一颗青稞粒大小的距离。供碗相互碰撞是个凶兆,表明有人会因此变得精神恍惚;间隔过大也是个凶兆,表明有人将与其大师分手。

  注入供碗的新鲜水被画成倾流而下,宛若从盛水容器口流出的“青稞粒”。这暗示着倾倒出的水开始时稀少或流得缓慢,但到中间时段,水流开始增大或流得较急,而到最后,水流逐渐变成一条狭长的溪流。供碗中的水逐渐满溢,距碗口仅差一个青稞粒的高度。人们认为,水漫过碗口会造成道德伤害,水面过低则表明经济上的衰败。人们不应在供碗上方呼气,因为这会污染敬献给众神的供物。

  七供碗也可以排成“七供物”。人们以尊崇的方式将它们敬献给众神。在古印度,人们也以这种方式迎候贵客临门。第一只供碗盛着洁净的饮用水和漱口水。第二只供碗中是濯足水,因为在印度的传统习俗中,人们要洗净双足,赤脚跨过门槛。第三只供碗盛满鲜花,代表印度的一种习俗,即:向男宾敬献项圈或花环,向女宾敬献作为头饰的小花环。第四只供碗内有一炷香,用以吸引众神和乾闼婆并使它们感到令人愉悦的气味。第五只供碗中有一盏油灯或酥油灯,代表智慧顿悟之光。第六只供碗内盛有玫瑰水或香料水,能使人面部和胸部感到舒适。第七只供碗盛着献给嘉宾的美味佳肴。藏式的食品供物通常是一个红色或白色的锥状“朵玛”,是用青稞粉、染料和酥油制成的。

  传统上,第八种音乐供品也在供物之列,常被画成琵琶、笛子、铙钹、海螺或手鼓。这些音乐供品十分常见,因此很少与七供物画在一起。在为某些仪礼进行安排时,有可能把前两只供碗合二为一。手鼓或小海螺放在第七只供碗里,代表乐器供品。对这八只供碗进行描述时,应与坛城中八大供养天女相符。此时,第三、四、五、六只供碗代表四小天女:供花天女、熏香天女、掌灯天女和涂香天女,而两端的两对供碗代表四大天女:歌咏天女、蹈踊天女、花蔓天女、舞蹈天女。

  一旦供物摆放妥当,要在净水瓶中蘸一下拘沙草,然后用它在供物上滴洒为供物加持。与此同时,诵念三遍或七遍“Om A Hum”。在一天结束之时或静修期,要把供物搬下佛坛。供碗中的水也倒入一个容器里,然后把水、鲜花和食品供物一起抛洒在自然环境中,供过往的动物或饥肠辘辘的精灵食用。最后把七供碗清洁干净,倒扣摆放,以备明日或静修期再次使用。

  水供还有另一种水施仪式。在这个仪式中,用一个朵玛盘架来抚慰龙神和某类神灵。这套水供器皿共包括四种金属器物:(1)带嘴的小浅壶;(2)大碗;(3)支在大碗里的三脚架;(4)架在三脚架上的小扁碗。一小尊龙神像或财神像放在这个更小的扁碗上。此时,要将水不断倒入在净化仪式或增长仪式中使用的佛像和小碗上。

祥麟法轮

祥麟法轮

  双鹿侧伴的八辐金轮是佛教的徽相,代表着佛陀在瓦腊纳西附近斯里那他鹿野苑的首次传法。这次传法也被称作“初转法轮”。当时,佛陀向五位印度托钵僧宣讲“四圣谛”和“八正道”教义。作为佛陀教义的象征,镀金立体祥麟法轮徽相传统上置于寺院和庙宇屋顶的前面,它发出的光芒象征着佛法。这个徽相同样出现在神圣坛城宫的四个门道上。

  祥麟法轮徽相的起源可能早于佛教的出现,从古代印度河文明(大约公元前2500年)遗址出土的泥印上已经发现了轮的徽相和侧伴湿婆兽主的双鹿图案。这些古印可能构成了早期湿婆教与佛陀首批弟子之间的联系。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得道后返回了斯里那他鹿野苑并在那里首次传道。该地可能是湿婆兽主的一个神圣丛林,湿婆派的瑜伽师们居于此地并在这里修持。斯里那他位于被称为“光之城”的喀沙古城(现今的瓦腊纳西)的附近。就湿婆而言,这个地方同样神圣。由于在斯里那他修建了巨塔和佛学院,因此早期佛教徒可能也接受了双鹿侧伴湿婆的偶像形象,并用佛教法轮都替换了中间的湿婆像。随后,祥麟法轮图案超过了早期湿婆教的图案,成为佛陀教义权威的标志标识。

  人们认为,在佛陀被火化的拘尸那迦佛学院的门道旁的娑罗双树之间还有一个火葬堆。很有可能,与佛陀一生重大事件有关的圣地都陈列着纪念这些事件的独特徽相,但祥麟法轮徽相最终成了佛教寺院的永久标志。佛教教义在寺院里得以传承,法轮也永不停歇地旋转。

  双鹿平和、顺从地默跪在金轮两侧,公鹿在右,母鹿在左。有时,公鹿被画成独角的犀角鹿或犀牛。鹿的温厚和优雅体现了真正的佛教托钵僧的素养。

Copyright©2020 西藏文化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84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