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研>学术动态

加快构建新时代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王文军 中国学派 2023-01-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责无旁贷,应当并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自然包括广大民族语言文字类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自觉接受外部评价、以评促建,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也应是新时代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进入国内普遍采用的期刊评价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根据上述重要指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行动准则的基本方针。面向全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推进。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因其传播受众的独特性,在全面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既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阵地,同时也担负着自身应有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推进该类型期刊进入国内普遍采用的期刊评价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实际举措,有利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及其学术研究,有利于提升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的建设水平,特别是通过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进一步正确树立和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更全面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工作。

  第二,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进入国内普遍采用的期刊评价体系是建立中国统一学术标准的内在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项工作的实质是建立中国统一的学术标准,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决不能缺席。CSSCI是世界范围内第一种广泛投入使用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它的建成在客观上促进了一大批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向一部分高水平学术期刊集聚,推动了一批期刊学术地位的提升,增加了其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范了西方话语权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避免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遭遇科技期刊的覆辙。CSSCI的实践再次雄辩地证明,只有真正成为中国的,才可能是世界的,只有走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期刊评价之路,才能在世界学术舞台上体现优长,赢得尊重。事实上,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CSSCI的视野从来就没有局限于中文期刊,而是始终致力于把中国各民族语言出版的学术理论期刊和世界范围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都吸收在内,努力成为全球最好的、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引文数据库。2019年,CSSCI发扬主动精神,率先开始台湾地区的期刊收录工作,为在大陆工作台湾同胞的学术成果纳入工作评价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CSSCI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稳妥有序地将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纳入收录体系。

  第三,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进入国内普遍采用的期刊评价体系是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关键一招。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民族文字学术期刊是我国期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期刊近200种,其中哲学社会科学期刊88种,分别以藏文、维吾尔文、蒙古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等语言文字出版,是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重要载体。由于主客观原因,民族语言文字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学术质量和影响力,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入以CSSCI为代表的国内普遍采用的期刊评价体系,有助于民族语言文字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充分吸收其他期刊既有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民族语言文字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期刊评价体系引领下增强办刊服务指向,更好实现高质量、高水平、规范化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Copyright©2020 西藏文化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8463号-2